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法律法规 > > 内容页 >>

成都新津法院:打造法治共治智治善治共融共促新模式

四川法治报 2023-05-25 20:16:11

成都市新津区法院强化人民法庭基层治理功能

打造法治共治智治善治共融共促新模式


(相关资料图)

近年来,成都市新津区突出“智造立区、农博兴区、数字强区、品质优区”,围绕“一城两园一区”(天府牧山数字新城、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、天府农业博览园、梨花溪文化旅游区),加快打造天府先进智造产业引领区、天府农博乡村振兴示范区、数字化转型样板区。结合新津区既有传统的乡村产业发展,又有先进的智能制造产业,成都市新津区法院以强化人民法庭基层治理功能为着力点,打造了“法治”“共治”“智治”“善治”共融、共促的全员参与、全域解纷、全程服务基层治理新模式,得到上级法院高度认可。

法治+共治

唱响基层治理全员协奏曲

新津区法院主动将人民法庭工作融入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,坚持“党委领导、部门参与、诉调衔接”工作思路,推动人民法庭与多元调解平台进产业功能区、进社区、进网格,打通司法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人民法庭与网格队伍共织解纷网络。新津区法院利用基层网格员遍布全区、深入社区的特点,结合“微网实格”工作,主动争取党委支持,区委政法委牵头制定了《建立基层网格协助员机制实施意见》《网格员协助办理审判执行事项补贴办法》等文件,让网格员成为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的延伸触角,共同做好纠纷预警、法律咨询、纠纷化解等工作。目前,全区400余名网格员已成为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的有生力量,让解纷网络织得更细更密。

人民法庭与联调组织共解矛盾纠纷。结合人民法庭辐射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、天府牧山数字新城等产业园区,以劳动争议“一站式”多元解纷联动处置为抓手,与行政调解、行业调解在产业功能区建立联调站,推动劳动纠纷预防下沉到产业功能区。自联动机制建立以来,已前端化解纠纷1500余件,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。完善“一站式”多元化解机制,先后与成都市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、四川天府商事调解中心共建民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,为企业解纷提供多样选择。

人民法庭与行政单位共建解纷智囊。新津区法院推动在全区设立诉源治理中心,出台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目标考核指标体系》,将万人起诉率、行业类案下降率等纳入目标考核,形成解纷合力,共解涉重点产业、重大项目纠纷。人民法庭履行“提前预警—提前介入—提前研判”职能,与主管部门、行业组织和乡镇(街道)协力推进纠纷化解。近年来,人民法庭与职能部门合力促成涉1000余名群众土地流转纠纷、涉“水都新城”小区512件物业纠纷等系列重大案件妥善处理和化解。

法治+智治

服务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

围绕数字经济发展,新津区法院以数字赋能治理、数字治理基层为重点,突显“智治”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,让解纷与治理以更快速度、更好效果实现。

依托数字化解纷平台,夯实“智治”根基。新津区法院围绕天府牧山数字新城打造数字核心产业集群,依托联通智慧法务军团打造集司法科技服务、法律资源库、智慧法务等为一体的服务解纷平台。同时,该院还运用网上诉讼服务平台、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等,让咨询、调解、立案、审理、执行等司法服务最大限度破除时空限制和制约。

建立实时性联动模式,发挥“智治”作用。新津区法院加强与区公安分局、区司法局以及各乡镇、街道的对接,对需咨询的法律问题、需指导调解的纠纷案件,网格员利用“大联动·微治理”App终端“信息派送、视频通话”等功能与人民法庭直接线上连线,形成网格“马上调”、村级“及时调”、镇街“联动调”、区级“统揽调”的四级线上调解模式。2020年以来,四级线上调解模式已化解矛盾纠纷1800余件。

用好“一站式”工作机制,凸显“智治”成效。新津区法院建立了立审执全流程闭环式运行机制,依托智慧法院建设,人民法庭将立案、审判、执行工作一体运行,大力开展人民法庭随案执行工作,联合人民调解员、村社网格员、村社基层组织,形成查人、找物、办事的强大隐形“网络”,推动案件就地高效执行。仅半年来,人民法庭执行到位金额267.8万元。

法治+善治

激发基层治理全新源动力

坚持创新基层治理理念和模式,不断激发社区、产业功能区、企业等治理潜力,形成以“法治为保障、善治为基础”的基层治理模式。

保障机制精准服务中心。新津区法院聚焦“一城两园一区”发展,推动全区制定《企业破产案件府院领导“双包案”联动机制实施方案》,出台《人民法庭强化产业功能区司法服务和保障实施意见》,助力经济转型升级,护航中心工作发展。积极参与“一城两园一区”建设,在人民法庭组建法律服务小组,做好重点项目、重点企业纠纷调解、化解等工作。

服务网络精准保障发展。该院结合新津“一城两园一区”布局和特点,专设旅游法庭和巡回审判点,形成人民法庭、旅游法庭、巡回审判点“多庭、多点”的全领域、全空间、全天候服务网络,并与园区、重点企业建立“点对点”沟通对接机制,让“法治”与“善治”有机结合。

对口联系精准回应需求。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,该院制定实施《点对点“进企业、问需求、办实事”活动实施方案》,召开企业家座谈会,主动回应企业发展需求。围绕产业培育、项目引进、企业发展等升级提能司法需求,实质运行“案件问题实时发掘+司法建议主动发送”司法供给模式。2020年以来,累计开展40余次走访,提供50余份类案分析、调研报告、司法建议,解决40余个司法需求。

刘建鑫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

相关阅读

推荐文章